走近国医大师郑新 走近一部厚重医书

有人说,走近国医大师郑新,就是走近一部内容丰富的厚重医书。

7月30日,记者深入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进行探访,正赶上89岁高龄的郑新在指导病例分析。时值盛夏时节,处处热浪袭人,郑新却一丝不苟地穿着白大褂,虽然耳朵有些背,但看上去精神矍铄,且思路清晰、谈吐不凡,尽显大家风范。

1925年出生于河南郏县的郑新,是资深中西医结合专家、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肾病科创始人,学验俱丰,蜚声杏林,医名广播海内外。

“郑新当选国医大师,是重庆中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医院乃至重庆中医界的骄傲,更是宝贵财富。”重庆市中医院院长左国庆欣慰地说。

济世活人 妙手仁心赢赞誉

最近20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郑新的门诊量达14.6万余人次,参加危重病例抢救3900余次,疑难病例会诊9560余次,他收到的感谢信、锦旗数不胜数

“尊敬的郑新大夫您好,您有最好的医德、最好的态度,您出于治病救人的高尚目的,没有一点私心毫无保留地给我寄药方,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治疗,我的病彻底治愈,我由衷感谢您治好了我的病,真心祝您健康长寿!”这是吉林省公主岭市一位曾患紫癜肾的病人,在“好大夫在线”上给郑新写下的一封感谢信。

在“好大夫在线”,还能看到更多的留言,“郑新大夫很不错,我儿子的病就是他治好的”;“郑新大夫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治愈了很多的肾炎患者”;“郑新大夫虽是名医,但没有一点架子,对病人态度很好,而且医术高超,是济世活人的好医生”……从医60多年来,经郑新诊治的患者多达数十万人次,遍布全国各地,海外华人也慕名前来求治。仅最近20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郑新的门诊量达14.6万余人次,参加危重病例抢救3900余次,疑难病例会诊9560余次,他收到的感谢信、锦旗数不胜数。

2000年,患者张某因患肾病综合征,身上长满疱疹,病情十分严重,到多家大医院寻求治疗,结果不仅没能治愈,病情反而加重。万般无奈下,张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别人的指点下找到郑新。郑新采取内服外敷的办法,连透析都没用,便使患者彻底康复。如今14年过去了,张某依然健康地活着,一次都没有透析过。这些年来,张某每年都要多次去重庆市中医院,每次除了复查身体,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郑新道谢。用他的话说,“是郑老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所以每次到医院我都要找到他问声好、道声谢,说实话,千言万语都道不尽我对他的感激。”

“郑老常说,为医者首先要讲态度,要对病患有一颗慈悲心。郑老对病患的态度那叫一个好,简直比亲人还亲。”跟郑新共事30多年的重庆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中医师张国英,提到郑新对患者的关心便滔滔不绝。

郑新总是把患者的疾苦放在第一位,常常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患者,患者有什么病情变化,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也不管是中午还是深更半夜,郑新都要回复,严重的还通知患者立即住院,并积极为患者联系病床,制定治疗方案。在处方用药时,他总是处处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给病人提供方便,替病人省钱。

在中医院肾病科,作为科室主任的郑新是年龄最大的,但也是最忙的,一年四季都没有空闲过。近年,虽然已经步入高龄,但郑新对工作的态度依然非常认真,每周的门诊,总是在7:30,甚至更早就赶到诊室。他对每个病人都非常仔细认真地询问既往病史,参看病例记录,再处方用药,整个过程一丝不苟,“望、闻、问、切”面面俱到。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从市内到市外,从国内到国外,患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让郑新应接不暇。有时患者赶到医院,已经是中午1点多,门诊都不挂号了,患者就跑到诊室,请求加号。看到患者远道而来,郑新不顾疲劳和饥饿,总是答应患者加号,坚持看完才下班,经常看完门诊已是下午两三点。郑新有糖尿病,门诊时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却从无怨言,也一点都不敷衍患者。作为一名老专家,郑新还特别注重临床检验结果,而不是单纯靠经验用药,所以诊治效果客观、有效,深得患者赞誉。

郑新常说:“仁心加仁术,才是良医之本,才是大医之道,才能济世活人。”从医60多年来,郑新不仅胸怀一颗“大医之心”,同时精研“大医之术”,长期坚守临床第一线,不断钻研攻克中医活人之术,不仅成为全国中医急症的开拓者之一,也成为重庆市中医肾脏病的带头人。

学术创新 与时俱进奔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