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药文化建设综述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有关部门一手抓中医药医教研,一手抓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文化不断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中医药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09年全国启动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云南紧扣“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的主题,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活动,对推动云南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中医药文化科普直接服务群众30万人次。
2010年至今,“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先后在昆明、嵩明、安宁、德宏州芒市等主会场地集中启动,全省各地州分会场陆续开展各具特色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现场发放《中医适宜技术手册》、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资料;“百米展廊”向公众展示中国古代医药发展史、食疗药膳漫画以及云南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现状;举行中医药文化知识现场互动活动,开展中药谜语及互动游戏;发放回收《中医药民众认知度调查调查问卷调查表》;在社区表演中医药传统保健功法及保健操,举行培训讲座;云南中医学院组织举办“兰茂之声”中医药论坛和专题学术讲座等等。全省16州市、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了专家门诊义诊咨询,免收挂号费及诊查费。省中医局分批组织中医药科普专家巡讲团赴大理市、红河州、临沧市、陆良县、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文山州、普洱市、瑞丽市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回讲座、专家义诊等。
总结近10年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三点经验:
抓中医药知识和法律法规普及。开展《云南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知识竞赛,全省16州市和省直单位共17支代表队参加了总决赛。知识竞赛的开展,掀起了全卫生系统学习宣传《条例》的热潮。
抓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建设。全省各级中医院在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设富有中医文化气息的医院房屋、庭院和中医药文化长廊。云南省中医医院、楚雄州彝医医院、版纳傣医医院、迪庆藏医医院、玉溪市中医院等三甲医院充分将中医药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从标识、环境、制度等文化都浸透着中医药人文精神,为患者营造人文关怀,为员工提供精神动力,为发展增强软实力。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充分利用壁画、墙报和在室内外张贴宣传画图等普及中医药知识,以保山腾冲县固东镇中心卫生院为代表的一批乡镇卫生院建成了富有文化气息的中医馆和中草药植物园。中医药文化已经扎根基层,与老百姓拉近距离。
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培育。云南中医学院呈贡校区建成“秦砖汉瓦、汉唐风格、天圆地方”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征的校园,校园内陆续将建设中医药名人、名方、名药园,融合花园、药园、公园、校园一体的人文精神与医道精神和谐统一的魅力高校。通过课堂及教学实践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医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深处,培养仁爱术精的大医。
“中医中药中国行”是中医药文化之旅、科普之旅和惠及百姓、服务大众的健康之旅。云南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将促进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培养可靠合格中医药优秀人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和谐发展。
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于2011年建成,是目前云南省唯一的省级传统医药博物馆,也是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走进坐落在云南中医学院内的博物馆,秦汉时期的建筑特征加上颇具傣族庭院风格,给人厚重而又不失飘逸,棱角分明却也和谐相生的感觉。据说此建筑曾获得首届“云南卡瓦格博优秀建筑创作”奖。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分为共3层,有12个展厅,每层4个,一楼为中医药历史文化展厅、中医西传展厅和云南中医学院院史馆;二楼为云南民族医药展厅(云南民族医药历史文化、特色诊疗、成果和民族药标准展厅);三楼为中药标本展厅(《滇南本草》展厅、《神农本草经》展厅、传统药材展厅和云南特色药材展厅)。同时,在依托实体博物馆的基础和资源上,基本完成了博物馆的网络建设,一期7个展厅的建设对外开放,二期建设将在2015年完成全部工作。
博物馆以云南地产中药资源和民族医药为特色,馆藏有中药标本2000余种,民族药标本1000余种;中医药、民族医药文献古籍60余部、文物实物200多件。展示了云南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悠久的历史,反映了中医药、民族医药从形成发展到继承到创新的轨迹,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文化的缩影。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