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和演变 中医文化发展
该项研究基于著名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的理论进行了创新。赵炳南提出,银屑病(白疕)发病的病位在“血”分,病性为“热、瘀、毒”;核心病机为“血分蕴毒”,辨证论治基本思想为“从血论治”,银屑病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三个阶段基本证型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在凉血解毒、养血解毒、活血解毒的基本治法基础之上,赵炳南创立了凉血解毒汤、养血解毒汤、活血解毒汤等系列方药。
据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病科主任医师周冬梅介绍,该项研究主要进行了银屑病“从血论治”辨证体系的临床研究。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在北京6家研究中心进行“从血论治”中药系列方药规范化的临床疗效评价。最终结果显示,血热证治疗组愈显率45.71%、总有效率71.43%,愈显率优于对照组;血燥证治疗组愈显率37.98%、总有效率67.09%,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血瘀证治疗组愈显率32.35%、总有效率61.76%;理血解毒系列方可显着改善患者瘙痒、心烦易怒、口干舌燥等症状。
研究进行了银屑病“从血论治”辨证体系证候与现代医学诊疗方法的确证研究。富有创见地提出抑制血管新生是理血解毒系列方治疗的可能机制,高频超声检测可作为血瘀证与非血瘀证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之一。
研究成果也在相关医疗学术和临床机构深入推广应用。相关成果形成了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纳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白疕中医诊疗方案——中医临床路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北京10余家三甲医院皮肤科均有应用,并向5家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形成了学术交流、技术协作、重点扶持的辐射网。
中华医学科技奖由中华医学会颁发,是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的最高科技奖,代表了中国医药行业的最高学术水平,北京中医学术界亦为首次获得该奖。
近年来,甘肃省民乐县规范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综合诊疗科室设置,加强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积极打造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中医特色服务区域,为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设备696台件,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进一步完善。
该县在民联等10所乡镇卫生院设置独立的中医特色诊疗区域,并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对每个医务人员开展15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编制《中医适宜技术进家庭》、《中医适宜技术进医院》手册5.4万份,为每户城乡居民和每个医务人员免费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城乡居民中得到推广使用。同时,全面启动实施第二批中医师承教育工作,遴选县、乡、村三级指导老师12名,带教学生36名,持续加快中医药人才传承教育步伐,中医药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此外,该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病保健方面的特色优势,在县域交通主干道沿途制作中医治未病、特色中药材等健康教育宣传展板,在各级医疗机构制作中医健康教育宣传栏,在村卫生室全面推广中医健康教育文化墙,中医药宣教工作成绩斐然。
想在基层推广中医药常见诊疗方法,新农合门诊无法报销是道坎儿。据河南省平顶山市卫生局透露,从2月份开始,平顶山将把针刺等25种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县、乡两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统筹报销范围,报销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
这25种中医诊疗项目都是在门诊治疗上广受群众欢迎的常见项目,价格低廉疗效好。平顶山卫生计生部门早在2013年就发现,参合农民因病需要应用中医药传统疗法时,原本可以在门诊治疗,但由于政策限制,在门诊治疗不报销,住院才报销,参合人员往往会选择住院治疗。这样无论是病人还是新农合,都增加了支出。将新农合对中医药的扶持政策扩大到门诊报销范围后,参合农民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门诊接受中医药传统疗法治疗,就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报销。这样不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由于门诊治疗费用相对较低,也有效节约了新农合资金。
上一篇:杏林之“魂”——中医药文化
下一篇:云南中医药文化建设综述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