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国梦·国医情·健康行”的思考

如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圆中医人的国医梦?如何在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大潮中体现中医人的价值?如何在全面深化医改进程中发挥中医机构的功效?这是笔者分管中医工作以来的3个思考,也是笔者要求全省中医人思考、研究、实践的3个问题。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新要求、新阶段,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决定从2014年4月起,集中在全省中医药系统组织开展“中国梦·国医情·健康行”主题活动,以进一步动员各方资源,凝聚行业力量,营造发展氛围,大力促进中医药服务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活动,正是笔者3个思考的展示,主要是坚持六个“情”字的发展理念,立足六种“力量”的发展基石,落实六个“一线”的发展内容,那么,江西中医药在共筑中国梦、展示中医情、促进群众健康行动中必将大有作为。

中医梦,情为本

梦之深,情之切。必须坚持六个“情”字的发展理念,即民族情怀、发展情结、人本情感、社会情缘、生态情境和群众情深。

民族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吸纳、融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中医药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医药的本质与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应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发展情结

中医药不发展是没有道理,也是没有出路的。发展中医药既能保证经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明确指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药发展在全局大局中的位置。

人本情感

中医以人为本,重个性,轻共性。诊疗过程中,不仅重视病,更重视患病的人,把这个人与所患的病视为一个整体,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因此,治疗上在针对病的同时更重视调动人体的积极性来对抗疾病。中医“以人为本”的整体观,体现了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

社会情缘

关注民生,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中医药工作的职责所在,更是中医药事业自身发展的社会基础。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包括了对中医药发展的要求。深化医改以来,中医药行业用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各项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放大了医改惠民效果,丰富了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生态情境

中医药源于自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典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节约型产业,体现了世界医学界天然药物的研发趋势,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产业前景广阔。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环境;推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有助于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发展中药产业,有助于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有助于减少药物带来的负面影响,节约资源,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群众情深

中医药以良好的疗效、独特的预防保健作用、相对低廉的服务价格,使国人世代受益,深受群众的欢迎。据统计,患者中,90%的病人关注中医药,88%的病人用过中医药,53%的病人首选中医药。近些年来,从中医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到中医药服务的迅速扩张,从“中医中药中国行”广受各地人民群众欢迎到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保健科普热潮的日益升温,都表明中医药工作是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工作,是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人民群众需要中医药。

情相依,力为基

中医梦,情为本。必须从情入手,认真把握着力点,以社会的认知力、队伍的参与力、基层的保障力、临床的显示力、国医的贡献力、科研的创新力等6种力量为支撑,促进中医发展,惠及民众健康。

以情为先,融心为上,提高社会的认知力

目前,国人对中医的认知度普遍偏低。切实做好中医科普宣介工作,提高广大民众的中医认知度,重建适合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土壤已成为当务之急,势在必行。中医药科学普及做好了,宣传介绍到位了,才会提高大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社会各界也才能深入了解中医,正确认识中医,密切关注中医,真情热爱中医。

以情感人,激活士气,提高队伍的参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