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医学是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产生的
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知是一个多面体。不同时期,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和不同信仰,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认识。这就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包括医药文化的多样性。
佛医学就是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产生的。
佛教教义的基础是“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不颠倒”,引申义就是“真理”。“四圣谛”的第一谛是苦谛。整个佛教的教义理论就是建立在人生之苦的基础之上的。佛教将人生之苦总结为八种,分别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这就是佛医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由此可见,佛教本身就是一种医学,也许可以称之为身心医学。
这门医学需要研究,需要问难和辩经,需要有一个高峰论坛。
佛教从西汉末、东汉初开始传入中国,其途径和内容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我粗浅的认为,佛医的主要内容是医方明,与印度阿育吠陀医学有密切关系。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原有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相融合,大部分成为汉化了的佛教,其汉地的佛门医药或寺院医药,也多与中医药相结合。于是,佛医在中国有三个分支,即佛医学、藏医学、傣医学。当然,后两者也是分别和藏族人民、傣族人民的医学创造联系在一起的。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反正,地、水、火、风“四大”;色、受、想、行、识“五蕴”和“阴阳五行”不是一个体系。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诸国本)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