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生也要注重补肺
老年养生,除了注重心、脑血管保健外,肺部也应作为重点。清代名医江笔花有句名言:“肺气之衰旺,关乎寿命之短长。”《黄帝内经》也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注重肺部养生,实为祛病延年之关键。
人的衰老为何与肺相关呢?传统医学认为,肺为人体十二经脉之始,主气司呼吸。如果肺气虚衰,功能下降,必然导致气机机宣降失常,影响呼吸,不仅使人气短喘促,而且易感外邪,引发疾病。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寿命长短与肺活量大小密切相关,肺活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和精力的标志之一。人进入老年期以后,由于肺组织肌肉和胸腔的弹性逐渐减弱,功能慢慢衰退,肺活量逐渐下降。由于呼吸功能减退,机体获得的氧就少,难以满足各组织器官的需求。尤其是大脑,耗氧量约占全身的25%,如果供氧不足,则影响脑组织代谢,脑细胞缺氧会变得死气沉沉,失去活力,加速大脑的衰老,从而使人的寿命缩短。
老年人肺气虚,肺功能衰退,易患感冒、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症,顾及健康及生命。那么,如何延缓肺的衰老,保持一定的肺活量呢?一句话——补肺。
中医将老年人的肺虚分为肺气虚和肺阴虚。肺气虚主要表现为:呼吸气短、痰液清稀、声音低怯、神疲乏力、自汗畏风、面色淡白,易患感冒;肺阴虚为: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干咳少痰、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等。有些老年人上述症状都有,则为气阴两虚。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补,以延缓肺的老化,推迟“老年肺”的发生。肺气虚的老年人应多选用人参、黄芪、潞党参、白述、黄精、蛤妙、核桃仁、五味子等药食兼补之品;肺阴虚的老年人则应多选用太子参、沙参、百合、麦冬、玉竹、银耳、阿胶、冬虫夏草、鲜梨汁、蜂蜜等。气阴两虚可用上述药物视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也可服中成药生脉饮。
俗语说:“养生当需食补,治病才用药疗”,科学合理的饮食调配,也会有很好的补肺效果。肺气虚的老年人,可多用生晒参、核桃仁、生姜、红枣煎汤饮用,也可常吃些核桃仁、生姜,肉类可选瘦羊肉加生姜、当归煮食;肺阴虚者可用百合、糯米、花生米煮粥食用,或以银耳配鲜梨炖汤服用,也可用百合、花生米配猪肺煮食。耐鲜藕、白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梨、蜂蜜、银耳等食物,多吃也有补气润肺疗效。
此外,持之以恒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延缓肺组织老化。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锻炼项目,比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广播体操、练气功等,都有改善肺活量的作用。不管采用何种锻炼方法,贵在坚持。老年人还应注重日常的自我保健,起居有度,保证睡眠,防寒保暖,心胸豁达,不要吸烟,这样才能保肺防虚,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