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学子是中医药文化传播使者
“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交流项目由欧亚太平洋学术网和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中国学生中心联合举办。2012~2015年,有45名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学生参加了该项目。他们表示,走出国门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对中医药的海外传播与发展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思考。
今年暑期,又有6名同学参加交流、满载而归。一支年轻的中医药海外传播预备军或许正在形成。
中医药是交流团的热门话题
运用中医“天人合一”理念调节时差,用藿香正气水、小柴胡颗粒应对轻微水土不服,用云南白药处理外伤,为同团成员紧急诊疗扭伤。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交流团成员们让中医药成了团内热门话题。
“一起游学的其他高校学生对中医药非常感兴趣,经常和我们谈起中医药及其文化。”中国中医科学院的6名交流团成员之一许伟明说。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同学史博鑫专程找许伟明把脉、问诊。家住武汉,目前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的马若滢分享了自己小时候得湿疹,在湖北省中医院开了几服中药就痊愈的故事。在奥地利维也纳工作的领队Haili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交流中也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来中医科学院参观交流。
交流团的同学们还常在课余讨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中西方人体质特征的差异。例如法国兰斯当地人喜爱香槟,对于德国人来说,啤酒几乎是日常必需品,长期饮用香槟和啤酒会对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欧洲人早餐以冷饮为主,很少喝粥,一般喝凉水,中国人喝开水,烹饪时偏爱煎、炸、煲等加工方法,会造成哪些体质差异等。
许伟明说:“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开展大规模临床调查,研究饮食差异对不同人种体质及疾病的不同影响,探讨中医药在其他种族群体中的合理应用,促进人类健康。”
中医药海外传播内涵深刻
自2009年开始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已连续7年选派优秀研究生参加“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交流项目,增进其对西方文化的了解。“通过调研交流,我院研究生深入了解了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现状,展示了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及魅力,积累了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交流经验。”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处副处长杜新亮说。
“中医药不仅是一种医疗手段,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中医药海外传播除了关注医疗领域外,在饮食、运动、美容等其他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此次前往欧洲交流不仅令许伟明萌生了研究饮食与体质差异的想法,还让他对于中医药如何进一步“走出去”有了新想法,“从普通人日常生活入手,可能让中医药更容易在当地扎根。”
“中文里面的阴阳、意境、虚实等词语,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如果转换成西方语言,则需大费一番口舌。中国人讲中医,欧洲人听得津津有味,但下来后还是会略带遗憾的说,如果能把阴阳等概念解释得再清楚些就好了。”另一名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交流团成员章轶立在交流、参观中也对中医药的海外传播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中国国画的写意与欧洲油画的写实对比鲜明,在维也纳、巴黎的博物馆里,西方参观者往往对我们奉为瑰宝的唐寅等名家画作一晃而过,而在诸如青铜器和宋瓷等展品前流连忘返。”他同时相信,中西方文化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当东西方两种思维文化独立发展,发展到极致时,必然会被某些问题所困惑,通过自身的思想无法解开,多层次、多维度的东西方互相交流,不断发现各自文化的优越性并予以互补,才能真正找到合适的发展之路,推动人类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某些方面来说,中西医学也是如此,中医与西医交流是必须的。”
一项针对2016年“中国-奥地利-欧盟”暑期交流项目,以及2012~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参与过该项目的学生的调查显示,41名医药相关专业同学中,92.27%受访者赞同增加“参观国外的医院、中医诊所、中药房等医疗服务机构”的交流内容,75.61%希望与当地医药协会进行交流,73.17%希望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医学或替代医学中心进行交流,58.54%受访者赞同参观医药文化展览或博物馆。
年轻学子是中医药文化传播使者
下一篇:中医适宜技术 岐黄文化之旅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