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七情与传统文化中的七情六欲关系
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段小故事。说的是范进从20岁起屡试不中,苦苦挣扎,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一直以来,邻里的揶揄、老丈人胡屠户的责骂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但又相信命运,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他热切盼望中举,又从未料到有一天真的会中举。当他突然得知中举,他那被失败和屈辱压抑了的欲望和自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使他无法承受,竟喜极发疯了。
说来也巧,范进最怕的老岳父狠狠打了他一个嘴巴,竟使范进的疯病不药而愈了。看罢故事人们或许会不解,范进为何突然发疯?屠户一记耳光抵得上神医?其中的原因可以用中医知识来解释一番。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和五脏有密切的关系,所谓五行配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而且五脏与情志活动也密切相关,即肝志为怒;心志为喜;脾志为思;肺志为悲;肾志为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穷困潦倒的范进对突如其来的喜事毫无思想准备,大喜伤了心志。而水能胜火,即恐能胜喜。所以当他受到老岳父突然恐吓之后,狂喜的兴奋状态因受抑制而恢复常态,疯病霍然而愈。所以说人的精神对自身疾病能起到重要作用,“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医的七情与传统文化中的七情六欲关系密切。儒家认为七情为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由此为喜、怒、哀、惧、爱、恶六种欲望。佛教的七情与儒家的大同小异,即喜、怒、忧、惧、爱、憎、欲7种情愫。总之,七情六欲是人生而具有的情愫与欲望,中医学认为我们应该把情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样人体才能平安健康。
小链接
(1) 喜、怒、哀、俱、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礼记·礼运》)
(2)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南宋·王应麟《三字经》)
下一篇:年轻学子是中医药文化传播使者
近期更新
- 元宵节养生之民俗活动
- 立冬“补冬”习俗有哪些
- 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传说及生活习俗
- 重阳节习俗吃什么美食
- 清虚静定,并非教人去世离俗
-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仁、和、精、诚”
- 传统中国医药包括三个部分
- 河南中医学院展示中医药文化
- 首都国医名师许彭龄 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
- 著名中医临床家王嘉麟 独特的治疗体系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 中医文化颂
- 春分饮食养生习俗 吃春菜和糕点
- 清明习俗中的养生之道:外出踏青好处多
- 中国传统文化与营养学的发展
- 谷雨的饮茶习俗
- 五行养生格言
-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习俗大盘点
- 国医大师张琪话膏方
- 秋季养生保健常识 看“秋冻”是否合适你?
- 发掘李时珍文化 弘扬中医药国粹
- 中医药文化同道家哲学思想的渊源
- 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 大国医朱丹溪 辨治喘证
- 中国“国医”
- 内经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 探讨中医药文化的翻译
- 秋季养生 一些民谚勿盲从
- 长沙马王堆中医药文化
- 梳理文化的主脉:聚精、养气、存神
- 中医药文化核心文化之内涵
-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
- 朱师《劝学篇》记录
- 标新立异的中医文化建设
- 祖国医学论年老血衰
- 中医药文化之核心价值体现
- 《道德经》讲天、讲地、讲自然
- 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各异
- 国医大师颜德馨用药配伍经验总结
- 勤问勤写 重视实践 崇尚创新
- 国医大师李振华健脾疏肝疗胃病
- 中医是中华文化传承
- 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国医大师陆广莘医学思想的形成
- 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普及
- 习俗中巧妙运用中医药
- 对中医药文化进行文化学解构
- 什么是中医药文化呢?
- 中医药文化研究者当自觉、自信、自强、自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