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蒋熙德的《孟河医学源流论》
中医学发展到近代(1840-1949年),由于长江航运之昌盛,江苏武进孟河镇码头日益繁荣,孟河医学家亦随之而名声远播。其各自的高效医疗技术,促成地方官员将他们中的佼佼者推荐给慈禧皇太后、光绪皇帝,而且同时得到地方乡绅、官员的赞赏,由于得慈禧皇太后之匾额与嘉奖,加之民众的普遍推崇,孟河中医名家当时可以说有口皆碑。如此,孟河医学必然应需向外扩展,从而发展到苏州乃至上海等地。
孟河医派走向上海,从而成为海派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深刻的影响。 20世纪特别是其下半叶,孟河医生的成功对全国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孟河医派之壮大,虽然也曾有学者提及、评述,但未曾从人文学角度予以全面评估。我们要高度赞赏一位欧洲学者通过多年系统调研所撰著成的《孟河医学源流论》一书。该书于2007年由美国西雅图出版社出版后,迅速获得欧美学者之广泛关注及高度赞誉和肯定。
《孟河医学源流论》的作者——蒋熙德博士(Dr.volker scheid),出生于德国一个以种植草药为主的农场主家庭。他曾游学于美国,求学于英国,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又于伦敦大学修学博士后。蒋熙德是一位博学的汉学家、人文学家,而且是一位掌握了中医学、自称“儒医”的中医学者。他已有20多年中医临床经验与理论修养,是很受患者喜爱的中医专家。蒋熙德现任英国伦敦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大学Integrated Health学院资深研究员、教授。20世纪90年代,曾先后多次到中国学习中医针灸,研读中医理论、各家学说,乃以《孟河医学源流》为题,于1999年获得英国卫康基金会医学史研究中心资助。2000-2006年,他多次长时间在中国大江南北多个城镇,围绕孟河医派广泛地拜访学者,参阅专著和杂志,进行了很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而出色地完成了课题研究。
孟河丁氏四世医庐,上海中医药大学内科主任医师丁一谔教授是蒋熙德博士在中国调研拜访的主要学者之一,对《孟河医学源流论》之成书多有贡献。丁教授为适应国内学者对该书的了解,将该书译成中文,并约我为中文本写序。此刻回忆起1994年的一份编者来稿,当时我兼任《中华医史杂志》总编,来稿作者即蒋熙德,论题为《孟河医学新探》。阅读后,我为一名西方学者能有此佳作而高兴,即予刊用。
随后,我用了两周多的时间,阅读了《孟河医学源流论》中文本全书,更加深感蒋氏能获西方学术界首肯而名声大噪,实乃应得之享誉,从而加深了对作者的认识,钦佩他为了完成该项研究课题,曾访问孟河医家子嗣、传人、学生等200余人,阅读相关文献、著作、地方志、家谱等百余种,并亲临孟河流派名家之故居、坟茔、祠堂、博物馆参观访问,其言不虚。
蒋熙德《孟河医学源流论》一书,是运用人文学家、汉学家、中医学者的知识与修养,在学派、流派方面着力明显、用功深厚的大作,显然超出了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该书不但比较深刻地鉴赏、论述了孟河医学费、马、巢、丁各大家的种种特色,而且富有条理地分辨、梳理、解析了孟河医学各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内涵,并作了力所能及的分析、鉴别与论断。他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的孟河医学流派,活生生地呈现于当今,并论述了孟河医派在上海传播而成为海派影响全国的若干脉络,给读者研读、掌握孟河医派之学术、生活、交际、传承、影响等,提供了可贵、可信的方方面面。
《孟河医学源流论》为我们梳理了中医学海洋中一支十分重要的流派之成长、 发展以及成就。孟河医家继承了中医学正宗学理、脉络与光辉思想,不但与同行们相互切磋研讨,为中西医学之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与废止中医之思潮进行了有力的论争,为保护这个伟大的宝库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蒋氏紧紧抓住了孟河医学在中医学发展中之方方面面,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比较重要的线索。蒋熙德博士的洋洋论述,既有其人文学者固有的理论指导,又通过封建社会末期形成的种种社会伦理、习俗、思想意识、人际关系以及落后的、进步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分析,并通过许许多多生动故事,论述了孟河医派各家的医医、医儒、医患以及医与社会伦理、经济、政治等相互关系,而且还涉及若干学术、医疗技术水平等,生动地描绘了孟河医派之社会地位,这是在相当大范围内进行的一次成功的实践,可以说蒋氏的人文学、汉学、中医学功底,将孟河医家们的生活、医疗复活了,从而给读者一种活生生的感受。作者一步一步带领读者与孟河医派人物重聚一堂,听取他们之间的对话、争论、友好交流与相互竞争……真的有一种引人入胜的感觉。该书是一部生动活泼的医史著作,更像一幅载满美妙动人景象的画卷。
上一篇:记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血液病科
下一篇:苗族特色外治法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