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急性肠炎怎么办 饮食疗法偏方
急性肠炎
【病因与症状】
急性肠炎是由于饮食不当,进食发酵分解或腐败污染的食物所致肠道的急性炎症,其致病菌多为沙门氏菌属,由于微生物对肠粘膜的侵袭和刺激使天天发作的,在重症中也有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产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临床上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为急性胃肠炎。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泄泻”范畴。
本病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病状及程度不等的腹泻和腹部不适,随后出现电解质和液体的丢失。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日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
【西医疗法】
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 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必要时可服用止吐、止泻药。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如黄连素O.3克口服,每日3次。但应防止抗生素滥用。
【中医验方】
1.湿热下注型腹痛即泻,大便急迫,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理肠止泻。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黄芩、黄连、茯苓、木香、白芍各1 O克,滑石3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用香连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寒湿内盛型泄泻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寒热、头痛、身困、口干不欲饮,小便短少,苔薄白,脉濡缓。治宜散寒化湿,健脾止泻。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紫苏、陈皮、半夏、茯苓、大腹皮、苍术、白术、炙甘草各l 0克,桔梗、厚朴、生姜、大枣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民间偏方】
方l:将生姜1 20克,黄连30克,文火烘炒加姜汁拌匀,以于为度。每服6克,绿茶送服,每天5次。有清热、渗湿、止泻的功效,治疗湿热型急性肠炎。本方对湿热泄泻呕吐者非常适宜。
方2:用木棉花30~50克,白糖适量,清水2碗半煎至一碗,去渣饮用。可以清热、消炎、止泻。
【饮食疗法】
方l:止泻茶治肠炎
原料:四川绿茶、金银花各9克,玫瑰花、陈皮各6克,茉莉花、甘草各3克。
制用法:将上药用沸水浸泡(加盖封闭,勿令泄气),10~12分钟后方可服用。每天可分3~5次频频饮之。小儿用量酌减。
功效:消炎抗菌,收敛固肠,理气止痛,消化内积,活血止血,强心利尿,清热锯毒等。适用于急、慢性肠炎,细凶性痢疾、泄泻等。
方2:葛根荷叶田鸡汤治肠炎
原料:田鸡250克,鲜葛根l 20克,鲜荷叶1 5克。
制用法:将田鸡活杀,去皮、内脏及头爪,洗净;葛根去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 l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汤食肉。功效:解暑清热,止湿止泻。适用于急慢性肠炎属湿热内蕴者。证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大便泄泻,泻下秽臭,肠呜腹痛。
方3:蒜头粥治肠炎
原料:紫皮蒜1~2头,面粉50克。
制用法:大蒜去皮洗净,捣成蒜泥,面粉加清水和成糊状;锅内加水 200毫升,待水开时将面糊缓缓搅人,边倒边搅,然后放人蒜泥、食盐调味。作早、晚餐。
功效:除湿解毒,温中消积。适用于急性肠胃炎。
【生活宜忌】
1.严防病从口入
急性肠胃炎都是起因于食物,因此严把食物卫生关是预防此病的关键。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大力消灭苍蝇,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瓜果生吃前要消毒,外出度假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饭店等都是应注意的有效预防措施。
2.用醋和大蒜消毒
如果你外出吃饭,为防止上可能的危险,你呵以向服务员要一碟醋和几瓣蒜,蘸着醋就着大蒜结束这顿饭会给你的健康上一份保险。
3.补充液体
如果你不幸被细菌感染,这些细菌刺激你的肠道,并藉由上吐下泻,使你损失许多水分。此时,你需要多喝液体,以防止虚脱。白开水是最佳的补充液,其次是其他透明的液体,例如苹果汁、高汤或清汤。汽水也可以,但得先让气泡散失。赶走气泡的快速方法是用两个杯子将汽水反复地互倒。补充水分时,勿一口气全吞下,以免又引发呕吐。
4.补充电解质
呕吐及下痢皆会流失重要的电解质——钾、钠及葡萄糖。可以多饮电解质饮料,例如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或自己调配,作法如下:将果汁(含钾) 与1/2茶匙的蜂蜜或玉米糖浆(含葡萄糖)以及一撮食盐(氯化钠)均匀混合即可。
5.避免制酸剂
制酸剂能减少胃酸,但也能减低你的抗菌力。如果服用制酸剂,可能使细菌快速且大量地繁殖。
6.勿急于止泻
下痢表示你的体内正试着排出毒素。在某些情况,服用止泻剂可能干扰体内对抗感染的能力。因此,最好顺其自然,让肠内有害的细菌排出体外。如果你觉得有必要服用药物,请先向医师咨询。
【病因与症状】
急性肠炎是由于饮食不当,进食发酵分解或腐败污染的食物所致肠道的急性炎症,其致病菌多为沙门氏菌属,由于微生物对肠粘膜的侵袭和刺激使天天发作的,在重症中也有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产生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临床上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为急性胃肠炎。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泄泻”范畴。
本病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病状及程度不等的腹泻和腹部不适,随后出现电解质和液体的丢失。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日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
【西医疗法】
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 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必要时可服用止吐、止泻药。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如黄连素O.3克口服,每日3次。但应防止抗生素滥用。
【中医验方】
1.湿热下注型腹痛即泻,大便急迫,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理肠止泻。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黄芩、黄连、茯苓、木香、白芍各1 O克,滑石3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也可用香连丸每次6克,每日3次。
2.寒湿内盛型泄泻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寒热、头痛、身困、口干不欲饮,小便短少,苔薄白,脉濡缓。治宜散寒化湿,健脾止泻。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紫苏、陈皮、半夏、茯苓、大腹皮、苍术、白术、炙甘草各l 0克,桔梗、厚朴、生姜、大枣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
【民间偏方】
方l:将生姜1 20克,黄连30克,文火烘炒加姜汁拌匀,以于为度。每服6克,绿茶送服,每天5次。有清热、渗湿、止泻的功效,治疗湿热型急性肠炎。本方对湿热泄泻呕吐者非常适宜。
方2:用木棉花30~50克,白糖适量,清水2碗半煎至一碗,去渣饮用。可以清热、消炎、止泻。
【饮食疗法】
方l:止泻茶治肠炎
原料:四川绿茶、金银花各9克,玫瑰花、陈皮各6克,茉莉花、甘草各3克。
制用法:将上药用沸水浸泡(加盖封闭,勿令泄气),10~12分钟后方可服用。每天可分3~5次频频饮之。小儿用量酌减。
功效:消炎抗菌,收敛固肠,理气止痛,消化内积,活血止血,强心利尿,清热锯毒等。适用于急、慢性肠炎,细凶性痢疾、泄泻等。
方2:葛根荷叶田鸡汤治肠炎
原料:田鸡250克,鲜葛根l 20克,鲜荷叶1 5克。
制用法:将田鸡活杀,去皮、内脏及头爪,洗净;葛根去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 l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汤食肉。功效:解暑清热,止湿止泻。适用于急慢性肠炎属湿热内蕴者。证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大便泄泻,泻下秽臭,肠呜腹痛。
方3:蒜头粥治肠炎
原料:紫皮蒜1~2头,面粉50克。
制用法:大蒜去皮洗净,捣成蒜泥,面粉加清水和成糊状;锅内加水 200毫升,待水开时将面糊缓缓搅人,边倒边搅,然后放人蒜泥、食盐调味。作早、晚餐。
功效:除湿解毒,温中消积。适用于急性肠胃炎。
【生活宜忌】
1.严防病从口入
急性肠胃炎都是起因于食物,因此严把食物卫生关是预防此病的关键。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大力消灭苍蝇,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瓜果生吃前要消毒,外出度假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饭店等都是应注意的有效预防措施。
2.用醋和大蒜消毒
如果你外出吃饭,为防止上可能的危险,你呵以向服务员要一碟醋和几瓣蒜,蘸着醋就着大蒜结束这顿饭会给你的健康上一份保险。
3.补充液体
如果你不幸被细菌感染,这些细菌刺激你的肠道,并藉由上吐下泻,使你损失许多水分。此时,你需要多喝液体,以防止虚脱。白开水是最佳的补充液,其次是其他透明的液体,例如苹果汁、高汤或清汤。汽水也可以,但得先让气泡散失。赶走气泡的快速方法是用两个杯子将汽水反复地互倒。补充水分时,勿一口气全吞下,以免又引发呕吐。
4.补充电解质
呕吐及下痢皆会流失重要的电解质——钾、钠及葡萄糖。可以多饮电解质饮料,例如口服补液盐来补充。或自己调配,作法如下:将果汁(含钾) 与1/2茶匙的蜂蜜或玉米糖浆(含葡萄糖)以及一撮食盐(氯化钠)均匀混合即可。
5.避免制酸剂
制酸剂能减少胃酸,但也能减低你的抗菌力。如果服用制酸剂,可能使细菌快速且大量地繁殖。
6.勿急于止泻
下痢表示你的体内正试着排出毒素。在某些情况,服用止泻剂可能干扰体内对抗感染的能力。因此,最好顺其自然,让肠内有害的细菌排出体外。如果你觉得有必要服用药物,请先向医师咨询。
下一篇:名医张琳 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