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伴气喘 唐为勇教授古方的联合使用
唐为勇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终身教授,上海名中医。从事中医儿科50余年,学验俱丰,尤其对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颇有心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擅用自拟的固表方、肺喘方、疏解合剂,提倡扶正达邪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者欢迎。
笔者有幸能跟随唐老师抄方学习,收获颇丰,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家庭的核心是孩子,孩子的核心是护理
唐老师在门诊看病,结束就诊最后常常跟家长讲的一句话就是“家庭的核心是孩子,孩子的核心是护理”,对这句话的理解,我也是逐渐体悟和加深的。为什么唐老师会不厌其烦对每个家长都强调这一点呢?道理虽浅显易懂,但真正做到的,或者如何做,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知道的。我想一个从事儿科50年的名医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言,言简意赅,体现了上工治未病思想。在门诊常常能看到,一个患儿看病,少则两三个家长陪同,多则六七。患儿生病至少牵动六个人的心,患儿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核心当然是孩子。那既然是核心,一切应该围绕核心来照顾,而不是爷爷奶奶有一套照顾小孩办法,外公外婆有一套办法,年轻的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想法,其实一家人应该围绕小孩的生理特点,精心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小孩的护理方法,唐老师还常说“要用家长的辛劳换来孩子的健康”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的核心是护理。唐老师临诊总会对家长说一句“加强护理”,经过一次一次门诊,反复听唐老师讲护理的重要性,家长也逐渐重视起来。唐老师常说,护理好了,小孩都不用来看病的,药也不用吃的。既节省医疗成本和家长的时间,又免得小孩吃药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小孩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唐老师说21世纪的儿科重点将会是护理,这是儿科新理念。
孩子的护理分4级。唐老师门诊病历常会清晰的书写“大床、小床、踢被子”,什么意思呢?下面是唐老师的解释。一是大床,指小孩和大人同睡一张床,小孩一般睡中间,可以随时注意孩子的睡姿体位,是否踢被子,这是最传统的方式,也是亲情的体现,一般这个时候唐老师会对家长竖起大拇指赞扬家长。二是臂距,大床旁边挨着小床,能随时摸到孩子,这种情况唐老师也是赞许。三是视距,小孩单独睡个小床,不在大床边,但能随时看到孩子。四是单独房间睡,家长不易关注到小孩踢被子等情况,很容易疏忽导致护理不当而生病。
唐老师反对小孩到饭店参加宴会。一般小孩在宴会上欢天喜地,高度兴奋,到处跑动,易出汗,而餐桌上各种饮料冷饮,冷热交叉,再加上烟味、酒味等浊气,孩子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结束后带着疲惫的身躯等车,室内外温差大易受凉,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哮喘病人更易发作。唐老师在饮食上的要求是广泛,不要偏食,不必吃什么维生素片、钙片等,不要娇生惯养,顺其自然。
护理的核心是汗、寒
唐老师常说“加强护理”,为此很多家长会讲“我已经很小心护理了”。其实,家长还没有完全理解护理的核心。护理的核心是寒、汗。寒者,天气转冷受寒,睡觉踢被子受寒,感受风寒而病。这样感寒家长尚能理解,并能加以注意。而小孩因汗感寒,未必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中医认为,小儿心火较旺,为火为热;肝常有余,肝木亢奋;脾常不足,腠理不固;肺脏娇嫩,表卫疏薄;肾常虚,固摄无能,因此易于汗出,尤其睡前,汗出淋漓,湿衣沾体。而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儿童时期由于机体生长代谢旺盛,植物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汗往往比成人量多,或睡觉时衣着盖被过厚,致使汗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汗多,家长或揭去衣被,或整夜不盖任何衣被,这样因汗而感寒者,常被误认为热象,实为虚证,造成小孩反反复复生病。
唐老师说,儿童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家长因汗护理不当感寒引起的,因此在门诊千叮万嘱加强护理,平时带两条毛巾在身边,一条垫在小孩背后,一条备用。晚上睡觉身下垫个毛巾被褥,及时换掉,勤帮小孩盖被子,这样的精心护理才能避免小孩产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只有医护同心,轻医药,重护理才是儿科之王道。
古方的联合使用
唐老师说自己没有创造一个方,但临证一定要把古方联合起来使用。唐老师在门诊常用的固表方和肺喘方就是古方联合使用的经典代表。唐老师30多年前就对固表方进行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1],表明固表方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固表方健脾益肾、固表止汗,固表方由玉屏风散、六君子汤、牡蛎散、当归六黄汤和射干、百部等组成。方中玉屏固表,六君健脾,牡蛎散止汗,辛夷通鼻窍,射干、百部清热利咽对症治疗,随证化裁,阴阳两分,每收奇效。肺喘方为早期的肺炎栓剂化裁而来[2-3],肺喘方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肺喘方由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定喘汤、麻黄细辛附子汤组成;寒者重用黑附块、白附子,热者以石膏清解。我对3个月唐老师的门诊病例进行统计发现,这两个方在唐老师的门诊使用率极高,其中固表方在75%左右,肺喘方10%左右。古方的联合使用有个问题,如何联合使用呢?把两个方剂简单相加?唐老师详细阐述了这个问题。两个方剂或者多个方剂联合使用,一定要有共同的药物串起来;固表方中的玉屏和牡蛎散共有黄芪,玉屏和六君共有白术;肺喘方中的各个方都有麻黄,各方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错,研究起来,甚是有趣,感叹方剂如此魅力和变化多端,往往一味药改变了整个方子的思路和阴阳,不可谓不妙。唐老师今年77岁,记忆力仍然惊人,方剂歌张口就能背出,基本功之扎实,令人佩服。除了以上两方,唐老师门诊处方也是方剂的联合使用,如治小孩气虚感寒发热,唐老师处方补中益气汤、小柴胡汤共用柴胡,甘温除热,和解少阳,而不是常见之的清热解毒翘豉之退热方法,临床收获奇效。
扶正达邪是治疗儿科疾病关键
上一篇:以三拗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疗小儿寒咳
下一篇:中医治疗外感发热的组方用药规律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