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一证不外由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而生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叫嗽,痰声俱有是咳嗽。咳嗽主要病位在肺。但是机体各部位之疾病都能影响到肺而成咳嗽。正如《素问•咳论第三十八》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归纳起来,咳嗽一证不外由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而生。
外感咳嗽
1 疏散风寒,肃降止咳
感受风寒,头痛鼻塞,发热恶寒,咽痒作咳,痰多稀薄,一身无力,舌苔薄白,脉浮略紧。用疏散风寒,肃降止咳法。
苏叶6克,苏子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百部10克,紫菀6克,陈皮10克,炒牛蒡子5克。
加减法:
若风寒较重,体痛脉紧,舌苔滑白且润,加用麻黄3克,桂枝6克。
若素体阳虚,湿邪中阻,脉濡胸闷,方中加用干姜3克,细辛1.5克,茯苓20克以化其寒湿。
若老年体弱,脉沉细弱者,可加党参3~6克以补肺气而解寒。
2 疏散风热,兼以止咳
风热致咳,烦热口渴,咽红干疼,小溲黄赤,大便干结,舌红痰稠,脉象滑数,用清风热兼以止咳。
桑叶10克,前胡6克,淅贝母10克,黄芩12克,薄荷1克(后下),芦茅根各30克。
加减法:
风初起,似有恶寒时,可加炒山栀5克,桔梗6克。
风热加重,咽红肿痛,脉渐滑数有力,可加生石膏15克,瓜蒌30克,大青叶20克,连翘10克。
风热化火,咳嗽痰稠粘者,方中去桑叶、薄荷,加知母6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黛蛤散10克(布包)。
火热化燥,干咳痰中带血者,加沙参10克,麦冬10克,生海石15克,竹沥30克。
3 泻火清金以定其咳,甘寒增液兼缓其燥
风热化火,咳呛咽干,痰黄稠,甚则痰中带红,口渴思饮,舌绛干裂,脉象滑数,宜用泻火清金法。
苏叶、苏子各3克,生石膏15克,杏仁10克,黄芩12克,麦冬12克,瓜蒌仁30克,芦根30克,知母6克。
加减法:
若热盛阴伤,咳损肺络而见红者,加凉血育阴之品如:茅根20克,小蓟10克,蒲黄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生地15克。
若热盛势重而化炽者,必当加入甘寒之品,以润其炽,加瓜蒌仁30克,郁李仁10克,火麻仁10克,杏、桃仁各10克。
内伤咳嗽
4 甘寒育阴以折邪热,清燥救肺而止咳嗽
素体阴虚,或内热日久,肺阴受灼,干咳连声,痰不易咯,口鼻发干,舌红苔干略黄,脉象细小沉数,用甘寒育阴润燥方法。
沙参12克,天、麦冬各10克,生石膏15克,杏仁10克,炙杷叶12克,生海石12克,黛蛤散10克(布包),梨皮二个,川贝母3克(研细末,冲)。
加减法:
若燥热阴伤,火势甚重者,加花粉10克,知母6克,瓜蒌皮20克,阿胶10克(烊化)。
若阴虚早期,可用养血药为主,如白芍、旱莲草、女贞子、生地黄、首乌藤等。
5 养阴润燥以止咳嗽,扶羸增液兼退骨蒸
肺阴不足,咳嗽时间较久,两颧发红,干咳少痰或带有血渍,喉干嘶哑,形体消瘦,夜间口干,五心烦热,烦躁梦多,舌红且干,脉象细弦小数,用养阴润肺法。
银柴胡6克,白芍12克,炙鳖甲20克(先煎),地骨皮12克,川贝母10克,沙参12克,天、麦冬各10克,知母6克,
银柴胡一般用鳖血拌,阴虚内热较重时,可加青蒿梗6克,生地黄20克。
《内经》指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此时,患者已精血大亏,但只用药物治疗不够,必须加强营养,补以高蛋白食物。并宜坚持晨起锻炼,呼吸新鲜空气。
6 养肺阴,清虚热,肃降止咳,滋肝阴,调木郁,从本治疗
血虚木郁已久,阴分早伤。阴虚阳必亢,亢则化火灼阴。心烦,干咳无痰,舌红便干,脉多细弦数,此属内热阴伤,必须清虚热以养肺阴,滋肝阴而调木郁。
前胡6克,柴胡6克,沙参12克,生石膏12克,花粉12克,川贝10克,白芍12克,石斛12克,知母6克。
加减法:
若木郁较重者,大便干结,夜梦纷纭,舌绛起刺,必当先泄肝热,加川楝子10克,蝉衣3克,僵蚕10克,芦荟3克,黛蛤散10克(布包)。俟肝热减,大便通,夜寐安,再行前法。
7 补肺气而益其中,纳肾气以定其咳
上一篇:中医开拓咳嗽诊治的思路
下一篇:饮芍甘汤治百日咳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