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寒咳不必过分忌用麻黄
麻黄功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本草通玄》:“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本草经疏》:“麻黄,轻可去实,故疗伤寒,为解肌第一。专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气者,盖以风寒之外邪,客于阳分皮毛之间,则腠理闭拒,荣卫气血不能行,故谓之实,此药轻清,故能去其壅实,使邪从表散也……”
今人认为麻黄发汗力大,恐多汗令人虚,走散真元之气,而人多不用,故每以羌活、防风、荆芥之类。而于小儿来说,医人更畏麻黄如虎,不敢轻而妄之。小儿寒咳因风寒之邪从皮毛或口鼻入侵肺系,肺气受阻,宣降之职失常,而引起咳嗽。此症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初起等。由于风寒犯肺,肺气郁滞,宣通之职失常,故咳嗽、咯痰白而稀;肺开窍于鼻,咽喉为肺之通道,风寒侵袭于肺,鼻咽为邪所伤,因而鼻塞流清涕,咽喉发痒,语声重浊;风寒外邪上干头部,故有头痛;风寒外客寒伤营,风伤卫,营卫之气与病邪交争,则恶寒发热;其舌苔薄白,脉浮,为风寒病邪入侵肺卫的征象。据此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必选的治疗法则。
小儿寒咳,初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稀薄,伴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或全身酸痛,脉象浮紧,指纹深红,舌苔薄白等,治疗用散寒宣肺法。笔者在临床遇到小儿寒咳,每每起手便是麻黄,配以杏仁、姜、夏之属,往往病随药除。小儿用药,掌握麻黄剂量不可过大即可。
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症悉除。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辅药,佐以姜、辛、味等。
典型病例:吴某,男,9岁,2013年10月16日初诊。感冒后咳嗽频作十余日,曾经西药补液抗炎等治疗,效果不显。咳嗽尤以夜间和晨起时特甚,咳嗽连声,涕泪交流,喉痒,痰难咳出,舌质淡红,苔薄滑,脉浮有力。辨为感寒咳嗽,治以散寒解表,宣肺止咳。处方:麻黄3克,杏仁10克,法半夏8克,陈皮10克,款冬花6克,桔梗9克,前胡8克,细辛3克,干姜3克,五味子5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咳嗽基本痊愈,其家长认为其神,后介绍多个咳嗽患儿来诊。
按:方中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发法解表,实为开肺,散寒,泄邪,使风寒之邪恶得以外散;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款冬花、桔梗、前胡、化痰止咳;细辛、干姜为刺激性祛痰药,五味子为收敛性止咳药。全方共奏散寒发表、宣肺止咳之功。
上一篇:枇杷膏的主料不是枇杷果而是枇杷叶
下一篇:中医开拓咳嗽诊治的思路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