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别名:田中螺,黄螺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水;止渴;解毒。主治小便赤涩;目赤肿痛;黄疸;脚气;浮肿;消渴;痔疮;疔疮肿毒。
使用方法:内服:适量,煎汤;取涎;或煅存性研末。外用:适量,取涎或捣敷。 用药宜忌 《本草经疏》:目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本经逢原》:过食,令人腹痛泄泻,急磨木香酒解之。 各家论述 《别录》:汁:主目热赤痛,止渴。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肉敷热疮。《纲目》: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癣疮。
摘录于:《中华本草》
田螺
拼音名:Tian Luo
英文名:river snail
别名:田中螺,黄螺。
中药田螺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的全体。春季至秋季捕捉,捕得后洗净,鲜用。
原形态
中国圆田螺,贝壳大,外形呈圆锥形,其高度大于壳口高度。壳顶尖。体螺层膨大。贝壳表面光滑无肋,具有细密面明显的生长线,有时在体螺层上形成褶襞。壳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壳口呈卵圆形,上方有一锐角,周缘具有黑色框边,外唇简单,内唇上方贴覆于体螺翅上,部分或全部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厣角质,为一黄褐色卵圆形薄片,具有明显的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处。
中华圆田螺,贝壳大,呈卵圆形,壳质薄而坚实。壳高50毫米,宽40毫米。螺层6~7层,各层表面膨大,螺层在宽度上增长迅速,螺旋部较短而宽;体螺层特别别膨大;壳顶尖锐,缝合线深。壳面呈绿褐色或黄褐色。壳口为卵圆形,周缘经常具有黑色的框边。外唇简单内唇肥厚,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
药材性状
以干净无泥。完整不破碎者为佳,干燥的田螺。全体已缩入螺壳内,螺壳圆锥形,外面灰裼色,有光泽,质脆易碎。
药理作用
利尿作用。
生肌作用。
性味与归经
味甘;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水;止渴;解毒。主治小便赤涩;目赤肿痛;黄疸;脚气;浮肿;消渴;痔疮;疔疮肿毒。
使用方法
内服:适量,煎汤;取涎;或煅存性研末。外用:适量,取涎或捣敷。
用药宜忌
- 《本草经疏》:目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
- 《本经逢原》:过食,令人腹痛泄泻,急磨木香酒解之。
各家论述
- 《别录》:汁:主目热赤痛,止渴。
- 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 《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肉敷热疮。
- 《纲目》: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癣疮。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