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钱幕
别名:壁茧,壁钱窠幕,喜儿窠,壁钱茧,壁蚕茧,白蛛窠,壁蟢窠,壁蟢窝,蟢蛛窝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止血;敛疮。主治喉痹;乳蛾;牙痛;鼻衄;外伤出血;疮口不敛;呕吐;咳嗽。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2~5枚。外用:适量,贴敷或研末吹患处。 用药宜忌 《金匮翼》锡类散,治烂喉痧:壁钱窠二十个(焙,土壁砖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西牛黄五厘,冰片三厘,真珠三分,人指甲五厘,象牙屑三分(焙),青黛六分(去灰脚净)。共为极细末。吹患处。《海上方》治牙疼:以乳香人白XI窠内,用绵纸包烧为灰,丸之,纳疼处,或以好醋含漱,亦效。《泉州本草》治各种疔疮:壁钱卵囊,蘸麻油贴患处。如已溃破有浓汁,不蘸麻油,干贴亦可。 各家论述 《本草拾遗》:主小儿呕吐逆,取二七(枚),煮汁饮之。《纲目》:治产后咳逆,三五日不止砍死者,取三,五个煎汁呷之,良。又止金疮诸疮出血不止,及治疮口不敛,取茧频贴之。止虫牙痛。《医林纂要》:敷刀伤,击伤,止血,生肌,定痛。《苏州本产药材》:治喉痹,乳蛾,重舌。
摘录于:《中华本草》
壁钱幕
拼音名:Bi Qian Mu
英文名:spider cocoon
别名:壁茧,壁钱窠幕,喜儿窠,壁钱茧,壁蚕茧,白蛛窠,壁蟢窠,壁蟢窝,蟢蛛窝。
中药壁钱幕为壁钱科动物华南壁钱和北国壁钱的巢及卵囊。秋季采集,择墙壁上者,揭下,晒干。
原形态
华南壁钱,体扁平,全体密生细毛。头胸部的横径长过直径。头的背面有4对单眼,分为2列。胸甲广阔,心形,腹部亦似心形。体灰褐色,背面有一圈不规则的浅黄色斑纹;背正中央有4个黑褐色圆斑,周缘白色。头胸部浅棕色。有4对长脚,颜色较头部略浅。腹部灰黑色。腹面有生殖孔,上有生殖板覆盖。尾端有疣状突起的纺锤突,内通纺绩腺,能分泌粘液而抽丝。
北国壁钱,体长8~11毫米,全体深褐色,雌蛛大于雄蛛。头胸部短于腹部,深褐色,略呈肾形,宽度大于长度。腹部颜色较深,略呈五角形,长度大于宽度,其上有7个黄白色圆形斑点。步足深褐色,粗健。
药材性状
壁钱幕呈薄膜状,扁圆形,白色,致密。表面平滑,有绢丝样光泽,里面常附有少数蜕壳。体轻,质韧。气微,味淡。以干燥,洁白,有光泽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
味咸;苦;性平;归肺;肝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止血;敛疮。主治喉痹;乳蛾;牙痛;鼻衄;外伤出血;疮口不敛;呕吐;咳嗽。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2~5枚。外用:适量,贴敷或研末吹患处。
用药宜忌
- 《金匮翼》锡类散,治烂喉痧:壁钱窠二十个(焙,土壁砖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西牛黄五厘,冰片三厘,真珠三分,人指甲五厘,象牙屑三分(焙),青黛六分(去灰脚净)。共为极细末。吹患处。
- 《海上方》治牙疼:以乳香人白XI窠内,用绵纸包烧为灰,丸之,纳疼处,或以好醋含漱,亦效。
- 《泉州本草》治各种疔疮:壁钱卵囊,蘸麻油贴患处。如已溃破有浓汁,不蘸麻油,干贴亦可。
各家论述
- 《本草拾遗》:主小儿呕吐逆,取二七(枚),煮汁饮之。
- 《纲目》:治产后咳逆,三五日不止砍死者,取三,五个煎汁呷之,良。又止金疮诸疮出血不止,及治疮口不敛,取茧频贴之。止虫牙痛。
- 《医林纂要》:敷刀伤,击伤,止血,生肌,定痛。
- 《苏州本产药材》:治喉痹,乳蛾,重舌。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