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肠

别名:

功效与作用:解毒;敛疮。主治聤耳;痔瘘;肠痈。

使用方法:外用:适量,捣敷或塞耳。内服:煮食,适量。 各家论述 《唐本草》:主小儿肌疮。《纲目》:盯耳有虫,鲤鱼肠同酢捣烂,帛裹塞之;痔瘘有虫,切断炙熟,帛裹坐之,俱以虫尽为度。

摘录于:《中华本草》

鲤鱼肠

拼音名:Li Yu Chang

英文名:Carp bowel

中药鲤鱼肠为鲤科动物鲤的肠。将鲤鱼剖腹取肠,洗净,鲜用。

原形态

鲤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腹部圆。吻钝。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眼小,位于头纵轴的上方。下咽齿3行,内侧的齿呈臼齿形。鳞大,侧线鳞33~39。鳃耙一般为18~22。背鳍3,15~21,第3硬刺坚强,后缘有锯齿。 臀鳍3,5。第3硬刺后缘也有锯齿。身体背问号 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凉。归脾经。

功效与作用

解毒;敛疮。主治聤耳;痔瘘;肠痈。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捣敷或塞耳。内服:煮食,适量。

各家论述

  • 《唐本草》:主小儿肌疮。
  • 《纲目》:盯耳有虫,鲤鱼肠同酢捣烂,帛裹塞之;痔瘘有虫,切断炙熟,帛裹坐之,俱以虫尽为度。

摘录于

《中华本草》

“鲤鱼肠”图片

鲤鱼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