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浅刺法临床运用体会
英文题名 | |
个人著者 | 徐立群
|
团体著者 | |
第一著者单位 | 江苏 南京市中医院 210001
|
第一著者地址 | 江苏
|
出处 |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8) 51-52
|
中文文摘 | 1、毛刺法治疗风寒表证:患者男,50岁。恶寒头痛二天,伴鼻塞流清涕,头项部有牵痛感,脊背发凉,苔薄白,脉浮。证属风寒束表之外感表寒证,治以解表散寒,穴位取风池、列缺。用毛刺法,泻法,留针20分钟,背部从第七颈椎至第三胸椎两侧旁开1.5寸,沿风门、肺俞等膀胱经部位用皮肤针叩刺皮肤发红,然后风门、肺俞加拔火罐。每日1次,治疗2次,脊背强痛、发凉感消失,鼻塞头痛诸症好转。2、半刺法治小儿痿证:患者女,3岁。左腿跛行二月而就诊。左腿跛行,尤以奔跑时最明显,左小腿变细,检查患儿左腿跛行,左侧腓肠肌比右侧略细,肌肉软弱。证属外伤湿热浸蕴经络,阳明宗筋失润所致之痿证,穴位取环跳、秩边、伏兔、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殷门、委中、承山、悬钟、解溪、丘墟。用半刺法,即用30号1寸毫针浅刺0.1-0.3寸,快速刺入,小幅度捻转,迅即出针,隔日1次,针治5次后跛行已不明显,共治疗10次,步态正常,肌肉萎软改善。3、浮刺法治面痛:患者男,41岁。左侧头额部及面颊部疼痛一周而就诊。症见患者疼痛剧烈,痛如针刺刀割,面容痛苦,不敢睁眼、说话,伴左侧面肌抽搐,苔薄白,脉弦。证属邪客阳明,寒凝筋脉,血气痹阻之面痛(三叉神经痛),治以散寒通络为法,穴位取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合谷。用浮刺法,留针1小时,每隔10分钟行针1次。针刺20分钟后疼痛开始减轻并逐渐停止。1月后随访未复发。4、直刺法治面瘫:患者女,12岁。因口眼歪斜一日而就诊。一周前有“感冒史”。检查:患者右眼睑裂闭合不全,口角向左歪斜,右侧鼻唇沟变浅,不能蹙额皱肩,鼓颊吹气口裂不密,舌苔薄白,脉弦。证属风中经络,阳明经筋失宣,发为口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以疏风通络,穴位取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颊车,地仓,风池,合谷。直针透刺,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隔日1次。治疗6次症状明显好转,治疗10次痊愈。5、扬刺法治肌痹:患者男,68岁。因左大腿外侧皮肤麻木一月而就诊。症见左大腿外侧皮肤麻木,间或伴有刺痛,不适区面积约20×12㎝,局部外观无红肿异常,无压痛,脉弦。证属肝胆经气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之肌痹(股外侧皮神经炎),治以疏经通络,穴位取风市。用“扬刺”,先在风市穴刺四针,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出针后局部拔火罐,间日1次,治疗8次痊愈。
|
英文文摘 | |
文献类型 | 历史文献(PT);中文摘要
|
语种 | |
主题词 | 毛刺/历史;《内经》;风寒/针灸疗法;痿证/针灸疗法;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穴,环跳;穴,秩边;穴,足三里;中国
|
特征词 | 病例报告;人类;男(雄)性;女(雌)性;儿童,学龄前(2-5);儿童(6-12);成年人(19-44);中年人(45-64);老年人(65-79)
|
医学史 | 医学史,古代 (公元500年以前);医学史,战国 (475-221 B.C.);医学史,秦朝(221-207 B.C);医学史,汉朝(206 B.C -220 A.D)
|
资助类别 | |
主题姓名 | |
剂型 | |
关键词 | |
分类号 | R245-0; R2; R241; R255; R74; R224.2
|
病例数 | |
实验动物品种 | |
中药药理作用 | |
西药药理作用 |
上一篇:针刺过程中的医患效应
下一篇:寻找针灸铜人的迷踪(一)
近期更新
- 针刺镇痛的中医理论与西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 《灵枢》针灸临床验案举隅
- 针灸治未病的古代文献研究
- 古代中风病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探讨
- 关于针刺疗法中“神”的问题
- 经络当是蕴含于机体组织中的约定通道
- 浅析《伤寒论》中针灸的应用规律
- 浅析《标幽赋》
- 论经穴的相似性
- 阴有阳疾者 取之下陵三里略释
- 试论王国瑞对针灸学的贡献
- 不同时期针灸方选穴规律浅析
- 针至病所的传承与发展
- 试论艾灸疗法在宋代的发展
- 《黄帝内经》中“气至”一词的本来含义
- 小针刀与针刺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
- 《灵枢·官针》的刺法分类比较
- 浅谈针刺与针感
- 对《内经》针刺深浅理论的探讨
- 背腧穴浅析
- 针源于砭吗?
- “合谷刺”刺法考
- 《内经》针刺治神理论初探
- 论“建里 内关 扫尽胸中之苦闷”
- 从经络的认知发生学说起
- 朱丹溪的针灸学说
- 浅谈吴亦鼎对中医学之贡献
- 浅析《内经》中的络脉治疗
- 针刺行针过程中诸气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探讨
- 《黄帝内经》对“井穴”论述的探讨
- 《针灸甲乙经》甲乙两字之我见
- 黄石屏的针灸学说
- 《伤寒论》针灸疗法枢要
- 《针灸大成》医案浅析
- 《内经》中水肿使用缪刺的意义探讨
- 试论针刺得气
- 翳风穴及其临床应用
- 《肘后备急方》灸法学术思想探析
- 解读《素问·缪刺论》中的几个问题
- 论《内经》风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中医灸疗的生物物理学机制
- 试论《备急灸法》的灸治特色
- 浅析《伤寒论》用灸规律
- 历代医家对单式针刺手法分类
- 建国以来针灸治疗面瘫随机对照试验初步分析
- 脊椎九宫穴与易经-试谈“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易学思想
- 导气针法探讨
- 古代针灸治疗泄痢证的规律探讨
- 经络与血管关系纵横谈
- 腧穴变通取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