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五加

别名:五加皮

功效与作用: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止咳平喘。主治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拘挛麻木;瘫痪;小儿麻痹;水肿;皮肤湿痒;咳嗽;哮喘。

使用方法: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9~15克;或泡酒;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摘录于:《中华本草》

蜀五加

拼音名:Shu Wu Jia

别名:五加皮。

中药蜀五加为五加科植物蜀五加的根皮。秋季挖根,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剥取根皮,切段,晒干。

原形态

蜀五加,灌木,高达4米;枝无南刺或节上有一至数个细长直刺。叶有小叶3,稀4~5;叶柄长3~12厘米;小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2厘米;小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12厘米,宽2~6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白色,无毛,边缘疏生不整齐的锯齿,侧脉约8对,上面不及下面明显;小叶柄长3~10毫米,无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有花多数;总花梗长3~10厘米;花梗长0.5~2厘米;花白色;萼无毛,边缘有5小齿;花瓣5,三角状卵形,开花时反曲;雄蕊5;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有5棱,黑色,花柱宿存。花期5~8月,果期8~10月。

性味与归经

味辛;微苦;性温。

功效与作用

祛风利湿;舒筋活血;止咳平喘。主治风湿痹痛;筋骨痿软;拘挛麻木;瘫痪;小儿麻痹;水肿;皮肤湿痒;咳嗽;哮喘。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9~15克;或泡酒;或入丸,散。

用药宜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蜀五加”图片

蜀五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