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皮糠

别名:舂杵头细糠,米秕,米糠,谷白皮,细糠,杵头糠。 中药米皮糠为禾本科植物稻的颖果经加工而脱下的种皮。加工粳米,籼米时,收集米糠,晒干

功效与作用:开胃;下气。主治噎膈;反胃;脚气。

使用方法:内服:煎汤,9~30克;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别录》:主卒噎。江颖《食物本草》:通肠,开胃,下气,磨积块。《本经逢原》:舂杵头糠,能治噎膈,消磨胃之陈积也,然惟暴噎为宜。

摘录于:《中华本草》

米皮糠

拼音名:Mi Pi Kang

英文名:Rice bran

别名:舂杵头细糠,米秕,米糠,谷白皮,细糠,杵头糠。

中药米皮糠为禾本科植物稻的颖果经加工而脱下的种皮。加工粳米,籼米时,收集米糠,晒干。

原形态

稻,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米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毫米,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6~15厘米。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毫米,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毫米,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毫米;雄蕊6;花药长2毫米;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药材性状

呈破块状,大小不一,完整者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9毫米,宽1~2毫米。表面黄色灰黄色,具纵向细棱数条;内面色较淡,光滑,顶端狭,有小的突起;基部有突起的点状种脐。偶夹有白色半透明的种仁和未破的谷粒。质稍硬。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

实验证明,它能促进大鼠之生长,增加肝脏中糖元的含量。对切除卵巢之大鼠,皮下注射可引起动情期改变,口服则无效;对小鼠,羊,牛亦可引起此等改变。剂量增加,作用并不增强。对大鼠并无维生素E样作用。

抗癌作用:从稻梗,壳或糠麸中提得一种抗癌物质,对移植的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效。

副作用:糙米上寄生某种青霉菌(PenicilliumislandicumSopp.)后(日文称黄变米),可产生毒性物质,即含氯的多肽类及黄色毒素(Luteoskyrin),大量饲喂动物(鼠或家兔)可致急性肝损害而招致死亡,长期小量可引起动物肝硬变。

性味与归经

味甘;辛;性温;归大肠;胃经。

功效与作用

开胃;下气。主治噎膈;反胃;脚气。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30克;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 《别录》:主卒噎。
  • 江颖《食物本草》:通肠,开胃,下气,磨积块。
  • 《本经逢原》:舂杵头糠,能治噎膈,消磨胃之陈积也,然惟暴噎为宜。

摘录于

《中华本草》

“米皮糠”图片

米皮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