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跨越发展纪实

    古朴典雅的诊室,现代化的医疗仪器设备,井然有序的就医环境,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加上空气中幽幽的中药香气,走进位于哈尔滨市和平路上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大楼,让人感觉到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文化气息,给人安静平和的信任感。当地百姓们亲切地称呼这所医院为“中医大一院”。

 

    作为全省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的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和康复中心、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该院近年来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和引领,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弘扬“厚德 济世 博学 传承”的院训精神,立足长远、科学谋划,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实现了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医院是黑龙江省首批中医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第一批申报认定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认定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先后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优秀临床教学基地、黑龙江省卫生系统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卫生系统行风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勇立潮头

 

    扎实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

 

    200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定全国16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光荣入选,承担重点建设妇儿病基地任务,成为黑龙江省医疗卫生系统及高等医学院校中唯一一家国家级研发基地。“这意味着我们要对祖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承担更重要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打造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医院的重要契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孙忠人说,基于这样的认识,医院坚持“一个根本”,围绕“一体两翼”,即坚持重点病种“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这一根本,以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为主体,以中医临床科研规范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培养为两翼,近年来在基本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基地运行机制及模式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按照国家关于基地建设坚持“打基础、建机制、谋长远、见成效”的工作要求,医院积极探索建立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制、重点病种研究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临床科研协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科研奖励制度、优秀临床科研人员选拔和培养制度等,加强顶层设计,以创新管理制度体系保证基地建设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整体提升了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资金和政策支持下,建筑面积为62660平方米的中医临床研究楼于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医院总床位数增至1500张,新门诊楼诊室增至130余间,每天可接纳5000余人次就诊,医疗、教学、科研条件均得到明显改善。

 

    经过几年的建设,该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围绕重点病种多囊卵巢综合征,建立了PCOS文献信息库,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提出“痰壅胞宫”“天癸失序”“冲任阻滞”的PCOS中医病机新理论;形成并推广了针药联合提高PCOS活产率、中药复方干预降低PCOS代谢并发症等临床诊疗技术。同时,通过积极开展高水平国际协作,联合美国耶鲁大学等共同发布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全球经验——哈尔滨共识;与20余家分中心共同开展“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生育阶段中医防治方案及转化应用研究”;组织制定国际《不孕症临床试验报告指南》,探索建立大样本、多中心、规范化、国际化的中医临床科研模式。

 

    目前,医院已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地业务建设阶段评估、重点病种研究阶段验收,还先后通过了伦理审查平台、共享信息系统建设评估,以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新增专业SFDA认定、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广基地培训及应用评价项目验收等。今年3月2日,检验科顺利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质量和能力的(ISO15189)现场评审,成为全省首家通过ISO15189认证的中医医院。医院还成立全省首家中医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通过提供专职科研平台,打造集培训、设计、质控、数据管理等为核心的一站式转化服务平台,提升医护人员的科研能力;投入800余万元对占地3000平方米的制剂室进行全面改造,改建后的制剂中心跻身全省行业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