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药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中药安全性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对于增加和完善中药安全性检测方法,促进中药安全保障能力整体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乃至推进我国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天然药物室主任季申博士日前在第一届中药产品开发与培育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中药安全性控制体系需加快发展。
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真菌毒素、染色剂突破安全性限制,将导致中药安全性质量问题的产生。季申博士认为,国内外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控制日趋严格,中药安全性控制需加快发展。应通过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分类分步明确要求和加强管理,最终通过合理监管、专业化服务或规模化经营建立中药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中药农药残留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源头控制薄弱、过程控制缺乏和限量制订欠账多等方面。季申博士指出,在源头控制上,中药材种植环节由农业部门管理,农药登记制度不够完善,即使是大品种中药材GAP也尚在规范之中,大部分中药材仍非GAP种植,加上药农难以获得规范化指导,致使源头控制难度大,存在农药滥用和使用品种不明的现象。在过程控制上,从农副产品到药品,存在储藏、运输、生产、销售多个环节,涉及多部门的协调管理,尚缺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有效控制。
对中药重金属问题,季申博士分析,一是受环境影响,土壤、水质、空气、降水、施用化肥等多因素都能影响重金属含量;二是受过程控制影响,在种植、加工、储藏等各环节缺乏控制;三是品种监控薄弱,除了整体监控不力,还因部分药材具有特殊性,对具富集性的个别元素需进行专门研究;四是有非法掺假增重现象,个别元素含量异常超高。
真菌毒素因其高毒性和致癌性,在国际上均为零容忍。中药材真菌毒素控制存在品种控制局限,除了黄曲霉毒素,其他还有许多毒素需引起重视和关注;同样也缺乏过程控制,在种植和储藏过程中一些特殊成分易感染;限量要求少的问题突出,不同基质药材易感染毒素也各不相同。
染色剂安全控制方面,对于允许使用的着色剂的检测,尚缺乏基于辅料、化药相关质控方法的手段,而对中药材非法染色,则存在色素品种、检测中药材种类的局限,同时也缺少确证方法。亟待构建通用的色素测定平台,加强对辅料、化药、中药的安全性质量控制。
季申博士就中药安全性质量控制现状和趋势发表看法。她认为,我国中药材产业长期缺乏系统全面的风险研究,中药安全性残留问题不容乐观。与国际先进植物药或食品标准相比,有关限量规定和方法均为缺乏;过程管理中安全性目标基本缺失,企业主体责任需要加强;整体检测水平相对滞后,有待于进行全面的技术、理念培训;涉及不同部门的多线管理,缺乏有效合理的协调合作;同时,相关注册管理规定薄弱,安全性问题仍处于被动管理。
具体到中药安全性检测方法的难点和方向,季申博士指出,检测方法要求技术水平高,通用性方法也有相对性,监测品种对象具有复杂和动态性,以及特殊品种需个性化研究,都是不可回避的难题。对此,她提出,要建设专门队伍,培养和配备具有专门技术水平的人员。应针对中药材基质的复杂性,对特定中药材进行针对性研究。根据使用和产生的农药、重金属有害元素、真菌毒素、色素品种的相对无规律、动态变化,要不断完善和扩充监测种类和范围。对部分农药、真菌毒素、色素性质特殊的情况,须进行个性化研究。目的是逐步完善和提高中药有害残留物和添加物的高通量、快速的定性筛选方法和针对性的定量分析方法,最终形成递进式检测方法体系。
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需要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相结合,分类分步进行要求和管理,通过合理监管、专业化服务或规模化经营构建全面可靠的安全体系。季申博士建议,一是可引入暴露和风险评估机制,将风险评估引入中药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等安全性限量的制订中。二是重金属和真菌毒素的监管应充分得到重视,重金属和真菌毒素对人体的影响会更大。三是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植物药和食品的限量标准,通过风险评估建立限度标准。四是采用一定的倒逼机制,促使各环节切实提高中药安全水平,形成中药有害残留物标准和监管的安全体系。
近期更新
-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的养生之术
- 睡眠不好可能是床垫、枕头不合适
- 冬至后养生秋冬养阴还要辅助养阳
- 加强防寒保暖 避免患病或病情复发
- 大寒节气养生进补已到尾声
- 中医之肺 孩子呼吸清阳之气
- 秋冬进补要因人因病因时而异
- 十二生肖动物们养生功法
- 大寒后宜温补养生
- 驱寒养生第一方
- 疾病辅助治疗 几种足浴配方
- 冬天增强五脏之气提高免疫力
- 炎夏易患暑热感冒 如何预防夏季感冒
- 寒冬养生长寿秘诀
- 亚健康身体虚 应该“补一补”
- 冬季对鼻的防护防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
- 中医按摩治病手法“拍打法”
- 慢性疾病 勿忘膏方
- 5种梦境反映你的健康状态
- 冬天更容易“上火”
- 冬病夏治晚治几天也无妨
- 根据体质品晨茶
- 药渣可榨出药汁
- 冬至进补有讲究
- 冬天热敷疗法
- 自制水果酵素真能减肥养颜吗
- 中医湿病分类辨证施治
- 养生把规律生活养成习惯自然
- 常做“养生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中医治口干症 扶脾益胃滋阴生津
- 胖人瘦人体型冬季养生方法
- 黑色食品养肾 吃法有讲究
- 教你看懂“十二时辰养生法”
- 每日“六转”防治疾病
- 大寒将至养生保健也要随之“转轨”
- 老年人阳虚 冬季护头脚
- 中华传统保健医疗 膏方进补
- 三九养生要点 来年无病痛
- 小寒大寒节气 顺四时而适寒暑
- 食术思药 中医养生
- 一日品茶也分“秋冬季”
- 一日之“夏”饮茶分为两个阶段
-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夫妻互按摩法
- 妇人以肝为先天
-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
- 静可以益寿 勤可以致寿考
- 中医药界的国宝级人物的名方
- 缺觉一周长两斤 熬夜疲惫还催肥
- 亲自动手调制私家茶包
- 护嗓养生妙招让你清凉一夏